加入收藏在线咨询联系我们
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椒江纺织:传统产业如何重焕青春

作者:时间:2019-09-09浏览:

   

 30多年前,在椒江下陈,纺织机“咔嚓、咔嚓”声响起,椒江的纺织产业在这里起步。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椒江纺织产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据椒江区纺织行业协会阮孟康介绍,目前椒江纺织企业有30多家,遍布下陈、三甲、洪家等地,2018年总产值在10亿元左右。

今年,行业依然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份,仅下陈街道12家纺织规上企业产值就达3.8亿元,同比增长19.58%。

从家庭作坊成长而来

下陈是椒江纺织业发展的源头。

椒江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黄道友介绍,1984年,水仓头村村民黄道秋发现螺纹珠布一类的衣料非常畅销,他把想法告诉了在绍兴从事纺织业的堂兄黄道聪。

在黄道聪支持下,黄道秋从绍兴购买了两台纺织机,开始做起纺织生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有了示范户,下陈人立马抓住这个机遇,纷纷买进纺织机做起了纺织产品,当时的水仓头、前阮、勇进、街南等村,呈现出“家家织机响,人人织布忙”的火热场面。

“上世纪80年代,纺织产品主要用于服装生产,且供不应求,拿到路桥市场一下子就抢完了,根本不愁卖。”阮孟康说。

台州金牛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阮广法也是从家庭作坊开始,“我从1987年开始织布,机器从一台、两台逐年增加。”阮广法说,自己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

据他介绍,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机器设备落后和技术水平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原先红极一时的纺织产业慢慢走下坡路,“虽然产值比上一年有所增长,但利润却下降了,多数企业只能维持生计,一些家庭工厂还因为亏空倒闭了。”

在这种情况下,椒江纺织业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当他们了解到用来做书包、旅游包的箱包布走俏市场,迅速把织机改头换面,纷纷织起了箱包布。

椒江生产的箱包布由于质高价低,产品很快销售到全国各地,下陈的纺织业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据阮广法介绍,一开始他们让家庭织户代为加工,后来告别作坊式,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厂房,织机数量也随着良好的销售形势迅速增加。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全球纺织业无梭化进程的加快,椒江纺织企业因为设备性能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又一次陷入困境。

只有更新设备才能走出低潮,于是,椒江纺织企业开始引进全自动无梭喷水织机,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十多倍,产品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原来的机器转速每分钟才180-200转,1天只能生产200米左右的布料,更新后的机器每分钟650转,效益好了很多。”浙江友利纺织有限公司厂长罗勇勤说。

产业发展阻力重重

椒江的纺织企业主要生产箱包布、防水布等工业用布,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用布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为何椒江的箱包布、防水布能够这么多年保持稳定的增长?阮孟康说,近些年来,绍兴、嘉兴等地的纺织企业逐渐向高端领域进军,生产箱包布、防水布等中低端产品竞争压力小,但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高端产品不仅重质量和设计,还要在品牌上下功夫,并注重后期市场的传播推广。而中低端产品不需要太多额外投入,生产也简单,只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销售的压力不是很大。

但与偏低的产业层次相对应的,是粗放的生产模式,即高能耗、高污染。纺织工业发展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椒江的纺织企业也意识到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如果像以前一样,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企业不扩大,产品不更新,是迟早要被市场淘汰的。”阮广法的企业在2016年、2018年分别买进了50台喷水机,淘汰老旧机器。“最早的时候1人管1台机器,现在1人能管20台机器,还能在手机上看到各台机器的运作情况。”阮广法打开手机页面给记者看,哪台机器在工作,哪台机器停工了,一目了然。

同时,金牛纺织还加大了环保设备投入,提升废水循环利用率。阮广法说:“对于一家希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言,这样的投入是必须的。”

在环保方面,浙江三德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走在前面,“我们把以前燃煤的锅炉改为天然气,完成低氮改造,并按照印染企业的高要求建设污水处理站, 不仅满足于当下的环保标准,而且能够达到未来几年的环保要求。”三德纺织总经理助理王婷婷告诉记者。

除了环保,椒江纺织业的发展也受到土地的制约。

“企业发展要土地,产业升级要土地,可下陈没有那么多地!”阮广法无奈地说,去年,金牛纺织在邻近县市买下一块地,未来可能会在异地布局。

三德纺织也经历了几次搬迁,“2008年,企业从洪家搬到下陈,去年,我们又从下陈搬到了洪家新厂区。”王婷婷说,新厂区的生产布局会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转型升级是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椒江纺织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从整体来看,椒江纺织行业规模不大,且多为散户,品种同类化严重,附加值低,这是主要特征。”恒荣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斌辉清楚认识到椒江纺织业存在的短板。

2011年,刚毕业不久的阮斌辉,开始接手家里的纺织生意,通过到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发现下陈纺织业与这些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像绍兴、嘉兴等纺织企业聚集地,有很多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阮斌辉表示,柯桥等地基本都是规模化的纺织企业,在产品差异化、设计新颖度、产能集中度等方面都领先,并坚持用集群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台州不属于纺织生产面料的重点基地,生产的产品相对附加值较低,都是基础产品、一次性使用的产品,质量不高。”阮斌辉认为,随着消费者需求提升,除了工厂设备需要更新,产品也要不断升级,“我们淘汰了过去的一次性产品,生产加工高质量高强度的面料,还有防水、抗UV、阻燃等各种功能型面料,同时增加质检品控,提高布面质量。”

作为从事毛针织产品开发与生产的专业企业,三德纺织将“独立的面料设计和工艺开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并紧密结合流行趋势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整体开发方案与落地产品。现在,该公司已成为玛斯菲尔、阿玛尼、HM等国内外一线品牌的重点供应商。王婷婷介绍,三德纺织从一开始就定位明确,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走高端路线,在羊毛针织行业做精做专。

“我们每年投入一定销售比例,保证研发资金,并成立研发项目团队,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聘请知名专家当研发顾问。”王婷婷说,“接下来,公司将挖掘出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拓展产品的运用面,例如将面料用于沙发等家居品,用途更广、功能更全。我们还要做服务型企业,为客户提供面料的同时,还提供新的流行趋势。”

产业提升、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由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发展,这或许就是椒江纺织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标杆人物

黄道友:市场对纺织品需求稳步上升

【人物名片】

黄道友

椒江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浙江友利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

记者:作为纺织行业资深人士,您认为椒江纺织行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黄道友:椒江纺织业产业层次低,纺织产品结构单一。与偏低的产业层次相对应的,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也因此,纺织业还得经受节能减排的考验。

近几年,政府对纺织企业环保消防等问题加强了管理,诸多达不到管理标准的企业都被要求整改,行业整体规范得到了提升。

记者:您认为目前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黄道友:工业用地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下陈,一些纺织企业因无地可用,只好把企业迁往外地。

同时,台州缺少纺织品市场,没有纺织园区,不能产生集聚效应。想要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

记者:中美贸易摩擦对椒江纺织企业有没有影响?

黄道友:椒江纺织企业多以内销为主,包括广州、河北、义乌等国内市场,直接出口数量和产品不多,对美出口纺织品所占比例小,影响不大。今年上半年,纺织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左右,仍保持了良好态势。

记者:椒江纺织业的前景如何?

黄道友:宏观经济的低迷和放缓并不代表纺织行业的走低,从整体的发展可以看到,无论是加工总量,还是利润,都呈上升态势,纺织业一直处在稳定发展中。而且箱包布、防水布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并有所增长,前景较为广阔。

不过,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产业配套条件较差,缺乏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后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准定位,推动产业升级是当下需要考虑的。

 

加工完成后,工人对针织面料进行细致地检验,确保面料没有瑕疵。

记者手记

老产业也能开“新花”

从普通家庭传出的阵阵机杼声,到越来越多的规上企业,椒江纺织产业已走过了30多年的岁月。

记者走访了多家纺织企业,有依然在一线的老一辈创业者,也有接手企业不久的行业“新人”。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对纺织产业的发展理念不尽相同,但目标一致,希望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

老一辈创业者的步调稳健,不同于有些企业那样裂变、跨越式发展,而是“迈小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他们认为,纺织产业做的是实业,要脚踏实地,做精做专。

而新一代创业者则喜欢求新求变,不断地去尝试。“把企业继续传承下去,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他们觉得,企业要发展,就要投入,老厂区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满足于眼前所取得的成绩,而要把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转变发展方式、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当下,纺织行业正面临深刻重塑。传统产业没有新兴产业看上去“光鲜”,但通过转型升级,老产业也能开“新花”。

联系人:衷经理
Q Q:1193159788
电话:15300806666
邮箱: www@bjkehuan.com
地址:中国 上海 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