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在线咨询联系我们
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18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发展论坛汇聚力量推动行业发展

作者:时间:2018-11-27浏览:

   

  11月23日,由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承办的2018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纺织及其各子领域从事军用纺织品相关产业链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代表约500人,共同围绕国家政策战略解读、纺织军民融合发展、军民两用纺织技术等内容展开交流。

  到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来自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有: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军民融合协调局处长刘建斌,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处长曹庭瑞,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副局长李春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处长李平、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于艳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品配套与监管司处长谢优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王晓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防事业部处长崔艳红,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高雨晴。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原副院长)、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唐海英。来自军方的代表有: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综合计划局,军事科学院,陆军轻武器论证研究所,陆军研究院,空军研究院,海军研究院,空军司令部军事代表局,火箭军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二〇八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以及陆、海、空、火箭军等军兵种及武警部队的领导及专家。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勇,中纺联原会长王天凯,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

  高屋建瓴政策指引

  高延敏在致辞表示,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科技、人才、品牌和绿色生产的优势明显。新中国纺织工业在不同的时期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保障了军装被服供应,而且还在单兵系统、核生化防护、伪装屏蔽等方面提供了关键的配套服务。纺织行业在长期参与国防军队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从特种纤维到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条,锻炼了一支创新能力强、业务精湛的科研队伍,发展了一批积极投身纺织军工业务的核心企业。军民融合发展也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支撑。国防领域的需求促进了我国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涤纶和锦纶、阻燃纤维、抗菌纤维等高功能性纺织材料以及智能纺织品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了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纺织行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机遇,进一步挖掘军民融合巨大潜力、发挥整体效益,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对于纺织行业的军民融合工作,高延敏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纺织行业与军方相关需求单位的对接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了解国防建设对纺织材料、纺织军品的需求,展示纺织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解决国防军队建设中的急需问题,反映行业诉求。二是以国防军工重大项目为牵引,瞄准全球先进水平,对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防护、智能单兵系统等一批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的纺织军工配套项目,组织军地双方的优势创新资源集中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并积极推广使用,确保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三是全面梳理纺织行业的军民融合资源,编制纺织行业军民融合重点产品目录向相关单位推荐。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加强纺织军民融合工作的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大力促进军民资源互动共享,切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高勇致辞时表示,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的强国战略体系,指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纺织品是仅次于钢铁材料的大军需装备品,是保证战斗力的基础,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纺织工业承担了军用纺织品的研发和先进管理工作,具有完整的军工配套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支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纺织军工配套体系。下一步,纺织工业要开展以下重点工作:制定《中国纺织行业军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在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开发应用方面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开展军民融合发展需求对接,优化军民融合发展需求生成和对接机制,完善需求发布、产品推介;强化标准化军民融合和计量军民融合工作;加强军品科研生产领域“民参军”指导;推进纺织工业与国防动员体系、应急体系有机衔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在行业内开展军民融合试点示范工程、精品工程、龙头工程;继续组织召开军民融合对接会议,适时开展军民融合发展评估。

  高勇表示,新的历史时期,纺织行业将坚决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行业军民融合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梳理军民融合纺织产品,主动对接军方需求,积极进行纺织国军标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推动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创新要素全面融合。

  干勇分享了《制造业强国新材料发展战略》的报告。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先导,更是补齐我国科技短板的重要力量。干勇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果调整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的研发难度前所未有。在介绍了部分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重大工程用高端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主要产业化技术后,干勇提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内相关人员应当有效合理利用我国优势资源,研发多元化高性能合金,开发高附加值和环境友好产品,拓展合金元素用途,为国家新兴产业、军用民用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俞建勇在题为《纺织军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纤维新材料军民融合的现状和军用纺织品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目前纤维新材料领域已经构建了品种齐全的纤维新材料制造平台,满足战略武器和装备等军工需求,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提升了民用新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多样性,满足了军民两用需求;也形成了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纤维新材料军工配套体系,在士兵系统、武器系统、工程系统生产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今后,纺织行业要在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开发应用方面深化军民融合,强化标准化军民融合和计量军民融合工作,在行业内开展军民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加强军品科研生产领域“民参军”指导。同时,协同军地应急产业发展以及开放共享相关科技成果,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推进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

  论坛邀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防事业部研究员崔艳红、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专家咨询组专家谭云刚大校、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蒙有为,分别从国家军民融合政策解析、深入推进民参军的几个重大问题、军民融合通用标准解析3个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

  纺织助军贡献卓越

  在军用物资中,纤维材料及纺织品所占的比例仅次于钢铁。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已经能够生产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聚苯硫醚、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涤纶、锦纶等常规纤维全面实现差别化、功能化,加工成型和功能整理技术不断进步,纺织行业为国防军工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纺织材料应用到国防军工的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产品为军队的后勤供应提供保障,如各种军装常服、礼服、体能服、内衣以及睡袋、棉被、床单等产品,用于陆地和海上输送和储存油料、淡水的大口径软体管罐等,这些纺织品可以通过社会化采购来满足军队的需求。

  另一大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军队的作战、训练和军事装备的配套,此类产品的品种比较繁杂,对纺织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体现了纺织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军队现代化程度。这一类产品主要包括携行具、单兵防护系统、核生化防护服装、伪装和屏蔽材料、特种绳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蜂窝材料、各种降落伞和减速伞、航空发动机喷管喉衬、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等。除此之外,土工建筑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工业毯呢在国防诸多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高勇在采访中表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纺织行业在保障军队后勤供应和装备配套方面具有光荣的历史,为军队现代化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了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以更专业组织推动军民融合工作。他强调,未来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诉求,亟需从积极推动行业准入,建立纺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确保纺织军工配套产业链的完整和安全,推动纺织军用标准转化,搭建“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平台等方面贯彻和落实。

  共话军民融合发展前景

  在围绕纺织军民融合的发展与展望主题的高端访谈环节,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张传雄主持采访了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舒本耀,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迟海平,中产协特种纺织品分会会长、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旭光,北京燕阳新材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菲菲四位嘉宾。

  从二战以后瑞士军刀在军队内广泛使用到风靡全球不断向日常生活演变,舒本耀以这个极具军民融合代表性的例子,深入介绍了军民融合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并为企业和市场服务“军转民、民参军”的积极性提出建议。

  迟海平分享了泰和新材满足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积极贡献。泰和新材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长达数十年年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先后填补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4项行业空白,率先实现了芳纶纤维的国产化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保障了军工装备重要材料的自主供给,彻底扭转了受制于人的窘况。

  北京燕阳新材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北京时尚控股集团旗下的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公司,在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下发展制造业,积极服务于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董菲菲介绍了作为一家地处北京的生产加工企业,是如何以科技引领实现突破北京发展传统产业的瓶颈,将集团立足于“高精尖”产业的高地。燕阳公司的直升机吊装油囊,最初在汶川地震抢险堰塞湖中崭露头角,其特殊材质的硬度和耐磨性好,而且温度适应性强,可以适用于从赤道高温到南极超低温的环境中,因此非常适合环境复杂地区的铺设软性管道运输和贮存的需求。

  据王旭光介绍,北京邦维已发展为一家市场化的科技型公司,涵盖军队、消防、特警、工业和卫生应急五大领域形成了七大类产品,在高端的功能性和高性能技术纺织领域具有了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解决了抗战胜利70周年“9·3阅兵”大幅面红旗高速飞行的技术难题,空中护旗方队悬挂的国旗、军旗完美地飞过天安门广场,展现了国威军威。

  特品分会旨在促进纺织行业与军队的需求对接,努力把特品分会打造成军方传递需求的平台。据他介绍,目前有会员单位96家,其中副会长单位18家,理事单位52家,会员单位26家;从会员单位的情况看,特品行业的优秀企业、大学和研究单位都已入会,覆盖了整个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分会正致力于展示特品行业的整体力量,打造业界名片,促进特种纺织品行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联系人:衷经理
Q Q:1193159788
电话:15300806666
邮箱: www@bjkehuan.com
地址:中国 上海 松江